文字来源: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民族考古研究中心
图片来源: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民族考古研究中心 会理市文物管理所
2024年8月4日下午,由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民族考古研究中心、会理市文物管理所主办的“金沙江中游地区先秦时期石器原料研究的实践与思考”主题学术沙龙在会理市文物管理所会议室召开。
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刘化石研究馆员,会理市文物管理所唐翔副研究馆员、副所长邹海龙,四川师范大学巴蜀文化研究中心吴超明副研究员,成都理工大学李引、宋志娇博士,会理考古工作站及会理文物管理所的全体业务人员,以及来自北京大学、四川大学、四川师范大学、西北民族大学、西华师范大学等高校的硕士、本科实习生共计30余人参加了此次沙龙活动。
李引博士首先以“岩石鉴定概述”作主题发言。首先,他从岩石的定义、地球的圈层结构等角度引入,从宏观角度向大家介绍岩石的类型及成因。其次,他介绍了岩石的鉴定方法与流程,涉及岩石的颜色、成分、结构、定名等问题。最后,从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三大类岩石入手,分别对其分类依据和在鉴定中的观察描述方法进行了详细阐述。由于考古发掘中的石器石质较为常见,李引博士认为能够对岩石大类有了一定的掌握即可满足基础工作的需求,进一步的类型划分需进行更加专业的学习与训练,专业性要求高、周期长、难度大。
最后,刘化石研究员对本次沙龙进行了总结与评述,他指出沙龙活动充分讨论的“岩石鉴定”、“石器原料追溯”“区域地质调查”等研究方法,主要是借鉴地质学与岩石分类学方法来分析研究石器原料的岩性、产地与资料利用策略,这是考古学多学科研究的具体实践。接着从学术史的角度出发,说明了石器研究在不同阶段各有侧重,研究重心随着考古发现及研究方法的改变而推进。强调了石器时代考古对人类起源研究、中国文明史研究的重要作用。其次,通过介绍多个研究案例,肯定了石器原料研究在认识早期人类对资源利用情况中的重要意义,并强调在金沙江中游持续开展多角度、多学科的石器工业综合研究具有创新性和示范、引领作用。同时结合近10年来区域田野考古发现及研究成果,表达了金沙江中游地区、大渡河中游地区等地理单元内的田野考古、研究等工作在整个青藏高原东麓地区文明进程研究中的重要地位。最后,鼓励青年考古人从不同的角度看待考古遗存,激励大家在传统考古与科技考古结合的道路上不断前行。
互动环节,参会成员就“石器的不同器类采用不同石质”“石棺葬的石材鉴定及来源”“岩性的学习”“玉石器的鉴定”等主题与主讲人、与谈人进行了深入交流。
此次学术沙龙为“川西南山地考古”系列学术沙龙第一期,旨在为川西南地区考古工作者及科研人员提供一个增进相互了解、促进学术合作的平台。此次沙龙活动对参会人员交流学术思想、分享研究成果、激发学术灵感、坚定文化自信起到了促进作用。